送礼是人们生活中的润滑济,日常生活里必然有靠自己的力量办不到的事情。于是,按中国人的习惯,首先就会求助于圈子之内的人,依远近亲疏一波一波地扩展。这种亲友互助往往是靠“人情”来作为一种隐性的交换筹码的。今天甲的家里盖房子,他的亲友乙会来帮工,这样,甲就欠了乙的人情;过段时间乙的家里盖房子,欠了人情的甲也就有义务去帮工,这就还了乙家的人情了。这种以“人情”为中介的交换,从量上来说,是模糊的;从质上来说,尽力就行。
如果所要办的事情光靠圈内离自己较近的人还是办不到,那就要求助于圈内离自己较远的人甚至圈外的人,那就不能仅以“人情”来作为交换的中介了。在这种时候,往往要送“礼”——赠送一定数量的财物来平衡两者之间的求助和施援的利益关系。
有的时候,有能力的人也会借各种机会预支“人情”,譬如借红白喜事、庆生祝寿,等等,大摆宴席,盛情邀来圈内圈外的各色人等,借此联络感情。被邀请的宾客,也会借此机会,送上一份“顺水人情”,这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平衡亲近疏远的各种人际关系。
当然,也有圈子内关系较近的亲朋好友,为增进感情,在交往时互相赠送一些纪念性质的小礼物。这种送礼,在乎的是其中浓浓的情意,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而完全超然于礼品本身的市场价值。
但是,这样的传统一入官场和商场,也就身不由己了。随着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当人们要办的事情受到更多的外部环境和制度性条件约束的时候,传统社会那种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就被打破了。握有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人在某种情境中成了想要办事的人的求助对象,按照“传统”,这就需要通过“送礼”来平衡地位不平等所造成的利益差异。
如果越走越远,弄权者就会陷入贪腐受贿、贪得无厌的泥淖。传说中,清代有个县老爷做寿,因他属鼠,乡绅们就送了只纯金老鼠作寿礼。县老爷后悔极了,直埋怨自己为什么不属牛?
当今世界,这种利用权力“帮人办事”然后通过“礼尚往来”来谋取私利的行为都是为人不齿的,因此各国也都制定了法律法规来加以约束和限制。但是,送礼往往又寄托着人际关系中某种人文关怀的情意,绝对地不让接受,似乎有点不近人情。因此,很多国家都对公务人员接受“礼品”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公务人员收礼时还是要慎重。 |